本文《东园记》原载《香山雅留何氏宗谱》古籍,作者佚名(待考),作品时间为1783年,即237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。为文言文体裁,媲美《西园记》(《西园记》系义乌南湖何氏、乌伤四君子之一的何恪所作,有“中国民间园林开山之作”称谓)。现经义乌义东何氏宗亲何显卫等参与探索对文本进行标点断句,特此发给我香山雅留何氏宗亲们和读者朋友们参考并勘误,以使有朝一日完全准确翻译成白话文,传承为氏族文化经典之作。
《东园记》
乌伤之西二十里许,有山名东园者;平不甚宽大,高不甚穹窿;不植繁花异草,约其地不过数亩。可以笼而有之(注)。登览凭眺:惟苍松翠柏而已,非有怪奇伟丽者也。五峰排列于东,双林(注)隐见于南,石壁峭拔于西,香山挺秀于北巉(注)。然特立与园最近者,塔山之后寺也;绿圃清潭,映带左右者两水之合流也;层峦叠翠,复岭重岗,其重围而拱秀者,若城郭之连环;其高敞而含烟者,若楼阁之辉映。
四顾之,顷积素凝华(注),凌云蔽日;惟西南诸峯尤美。东望五峯,嵯峨岌嶪(注),灵秀所聚;金华名山发源地也。北望香山,岭巆嶙峋(注)、梵剎(注)依然,达摩渡江驻锡处也。香山之西,峯回路转,逶迤隈隩(注)转生安山;自安山道口经南,逾一七岭而下降为平地;微伏过峡,突起塔山分为二道:其一东出寻之,有良田芳树盘桓,屈曲深邃、窈窕旋绕(注)于其旁。其一自北而南,玉涧银塘(注),联络不绝累如贯珠(注);不啻万壑之朝宗(注)。中间盘纡岪郁、倾仄起伏(注)。出大谷、过横(注),暗渡枫坵~复生大圜(注)。我先人卜筑于斯(注),有龙蟠凤舞之势;自坎而巽另起一阜(注),四面玲珑,两岸迥抱;俨若中流砥柱,是即所谓:“东园”也。
尝考:梁之三高(注),蹑屩钟阿(注),有为东山汉之四皓采芝商山(注)。有为东园者,不知何取乎?尔抑南阳南楼、西蜀西洞、北山北溪,皆传胜景而必系之以东者何居?或曰:投纶东海,慕尚父之遗风(注)。舒啸东皐,寻彭泽之故事(注)。然骚人达士潜踪。
夫东者,几难仆数。谢安托东山而高卧燕辙(注),倚东轩以怡情。访遗爱于郑邦,爰称东里。溯筑堤于江浙,号东坡。他如严光之结庐(注)、周勣之立学(注),安仁之采樵(注);类皆寄寓于东。古之以东名者,谅非择而处之地以入传也。而余之以常袭故者也,园在于东则东之耳。且人之于园,亦有不同者;三年不窥、下帷之勤(注);奚似日涉成趣。归田之乐,何如汉阴丈人(注)。抱瓮而治,于陵仲子桔槔而灌(注)。
即修竹华林,非不大矣!玉津金谷非不华矣!绣岭曲江,葡萄苜蓿,桔柚芙蓉。非不炫耀当时矣!然止于悦耳目,娱心志已耳;余则无藉乎此。而余之园何如?苐见(注)乔松郁郁,古柏离离;茑萝(注)依于上,珍禽室其间,锦鳞游于下;朝则林霏开,暮则烟云合;掇幽芳而阴乔木,挹露霜而鉴冰雪。吟风弄月、会意非遥。樵叟牧童、歌唫而上下;妇媚士依,教馌乎田畴(注)。俯似彿徊,不禁心旷神怡。宠辱出忘者矣!嗟乎,洛阳己矣,奉城坵墟花木奚有(注);睹平泉而增,感池亭安在(注);望沁水忧伤,然后知后彫之姿差堪不朽。彼争奇斗艳者,曷足恃乎!抚此东园,安得以为培塿(注)而小之;虽悃愊无华(注),农夫渔父或过而陋之;而余自不见其陋者,则是园也!
岂独水泉花草之适欤,山原林麓之现欤!
于是,为之记而复为之歌。
歌曰:
山不在高,韬玉则光;川不在广,怀珠则芳;惟此东园,以德馨香。松柏依荒径,禽鱼伴草堂;垂帘辞俗客,携酒问渔郎。可以坐琼树、引羽觞,上追羲皇;前空辟疆,咏歌惭杜康,登览谈蒙荘(注)。
撰不犹人,春风沂水何伤;乐得绪巳簟飘陋巷。
奚妨素月,盈案朝晖满床;静同云谷清拟首阳。
无世情之萦扰,无市井之彷徨;一坵一壑,终吾生以徜徉。
援古证今,验前哲之行藏,奚必阆死锦坊,始见地胜名彰。
时
皇清 乾隆 四十八年 岁次 癸卯 腊月 中澣 穀旦
东园位于雅留村东,范围待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