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义乌,有支不一般的“网军”【张旭】
2018-06-03 23:08:10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在有些人眼里,“网民”,似乎就是“整天沉浸在网络虚幻世界里,上说天下侃地,中间聊空气的人。”

在有些人心里,“网民”似乎就是穿着“马甲”戴着“面具”,喜欢说三道四、怪这怨那、鸡蛋里面挑石头的“刁钻”人。 无可否认,全国7亿多网民,鱼龙混杂,让人厌恶甚至憎恨的人与事难免有之。

但是,网络给人们所带来的极大益处与巨大魅力,不用多说,人人皆知。一大批积极向善、一身正气,一直稳健前行在“正道网轨”上的优秀网民,他们的所作所言,犹如一缕缕阳光,温暖着大地;又像一股股清泉,滋润着心田,给大家带来“和”的氛围、“美”的享受、“正”的能量。

随着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,网络文化、网络公益、网络观察、网络艺术等等一些网络社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,蓬勃兴起。

被誉为世界“小商品之都”的浙江省义乌市,就有一个非同一般的网络社会组织——义网观察联盟,在当地令人关注。

义网观察联盟,是义乌市委宣传部、市网信办发起成立的“义乌市网络文化协会”旗下其中的一个组织,其网民人数从开始组建时的十余位发展壮大到目前的三十多位。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资深网民、媒体记者、本土作家、公职人员、个体商人、退休人员、群团人士 。。。。。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年岁跨度三代人。

他们经常穿着统一的橘红色体恤衫,活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和乡村的田间地头,所以被大家称之为“橘红网军”。

义网观察联盟,虽然组建并孵化成团队至今只有三年多时间,但,他们的脚步已踩踏过很多的大街小巷、田间山岗。他们每年都会根据不同时机,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地设计策划出一系列活动主题,有针对性地进行察看现象、反映事实、寻找短板、分析原因、与有关部门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。

为了助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传递百姓对富美生活的殷切期望。他们迎着朝阳出发,日落西沉才收场。他们,走进山坳、漫步溪塘,喜看农产,领略青山,深入农家、细观祠堂,察看历史渊源,细品时代沧桑,拍摄美丽场景,访谈百姓冷暖,倾听群众所盼,思索进步发展。从炎炎夏日到瑟瑟冬寒,利用三四个月里的节假日休息时间,走遍义乌城乡的40多个乡村和社区,累计行程1000多公里。每到一处,都认真做采访,手机直播在现场,回家熬夜写文章。先后拍摄了500多幅的现场图片,撰写刊发了140多篇共计20多万字的精彩文章。

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。“五水共治”是环境治理的系统大工程。去年,骄阳似火的7月,作为“2017义乌网络文化季”整体活动的一部分,义网观察联盟与相关单位人员一起,开展了轰轰烈烈为时三四个月的“网络护水”大行动。他们以实地巡河、现场观察、深入体验、问题查寻、与相关单位沟通、撰文传播等工作行动,为保护和促成溪塘江河的清澈水流,助推营造“保护环境、爱护环境”的社会氛围而尽心尽力。

今年,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义乌撤县建市30周年。年初,义网观察联盟联合中国义乌网策划了“行走义乌看变化”活动。计划用近一年的时间,走进街道、企业、市场、农村等各领域,深入底层,贴近百姓,探寻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,重温变迁历程。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因人多地少、资源匮乏、食不果腹的义乌农民,从过去的“面朝黄土背朝天,一年四季忙田边”靠天吃饭的辛苦日子,变成如今“住新房开汽车,村里村外美如画”幸福生活,其中的故事数不胜数。

倾听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期盼,寻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。同时,他们也不忘孤寡老人、重病患者和一些贫困群众,给他们带去温暖爱心和生活信心。

义网观察联盟,还经常以“网民代表”的身份,被邀请到机关、街道、国企等部门单位,与他们面对面座谈交流,一起总结工作经验、分析探讨网民较为关注的焦点、难点问题,交流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应,大家一起献计献策做好工作。

30余人,队伍不算庞大,但能量够强大。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,他们关注的领域和助力触角不断在延伸,工作内涵日益丰富。除了组织统筹安排的课题外,观察联盟的成员,还会根据各自职业特点和时间安排,自觉主动的对“全国文明城市”创建、市容市貌、交通秩序、文明出行、市场建设、商贸发展、会展动态、重点工程、公共安全等等予以关注、关心和参与。有的成员利用自己的特长,把在活动中观察挖掘到的一手材料编写成诗词、散文、歌词、故事等,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进行传播;也有的凭借本土网站,专门开展征集“义乌民间故事”活动,挖掘收集民间传统文化,提炼弘扬民间好故事。

他们在积极主动开展好线下活动的同时,针对网民关注度较高、社会反响较大的热点话题,尤其对一些被误解、猜疑或片面理解的事情,义网观察联盟的成员们,并会对被关注事件的本身,加以核实与分析,并在网上给予客观表述,澄清事实,纠偏辟谣,引导网民理性发声,客观表达,勇当网络空间天清气正的捍卫者和“清道夫”。

义网观察联盟的每次活动,除了都能撰写刊发出一大批紧接地气、图文并茂的好作品外,还会对观察、了解到的实际问题,提出自己观点、意见与建议,然后由网信办加以分析梳理后形成“内参”,提供给决策领导和有关部门,当好民意“传声筒”,架好政群“连心桥”。

所以,有人把这支队伍称之为既能“把脉问诊找病根”又会“开方献药促康复”的“全科医生”。

他们,不是专职的队伍,但都能遵规又蹈矩。自愿参与,遵照计划,服从调度,协同作业,次次出色,场场圆满。

他们,不需有过多强调,但都能自洁又自律。只给群众增信心,不给百姓添麻烦;只给政府当“参谋”,不给工作拖后腿。

他们,不必指令分任务,但有的放弃生意,有的放弃休假,有的带病参与,有的坐在车上边吃干粮边赶路,不落一个访点,不丢一处美景。

他们,用脚去丈量、用眼去察看、用心去体会、用笔去记录、用爱去感染。没有报酬,不图名利,体现的是担当和社会责任感。

他们,付出的是辛苦,流下的是汗水,用自己的努力,清朗了网络,弘扬了真善美。

他们,牺牲的是时间,肩扛的是责任,用自己的智慧,讲了好故事,传播着正能量。

他们,城市街头、工厂车间、乡村田间、溪塘沿边,留下了一排排深情的脚印,撒下了一片片吉祥的橘红。。。。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